台湾三立电视台初春访青岛 特色文化引赞誉

2011年03月07日 16:47   来源:

  

 

王哥庄大馒头。(青岛台办曹建基 摄)

 

  中国台湾网3月7日青岛消息 初春时节,台湾三立电视台“东方大钱潮” 专题组副组长陈相如、摄影记者徐辉英一行日前来青岛,以青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主题进行了采访,拍摄了在岛内有着广泛影响的王哥庄大馒头、绿泽画院等青岛特色文化。


  王哥庄大馒头真棒!


  山东大馒头在台湾享有盛名,许多台商台胞来到青岛考察旅游,都会带几盒大馒头回去同家人一同品尝。王哥庄大馒头面粉以冬小麦为原料,大锅柴火蒸制,不含任何添加剂和增白剂,受到岛内民众喜爱。


  在崂山脚下的王哥庄“二月二”生态观光农场,陈相如饶有兴趣地向揉面的大嫂请教,并亲自尝试揉制。看着自己经过努力揉制出的光滑圆润的馒头时,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农场总经理王文俊是崂山区台属联谊会副会长,他的姐姐在台湾,每年姐姐和姐夫一家都回青岛探亲。采访结束时,王文俊将刚刚出锅、热气腾腾的馒头送给记者,让他们作为伴手礼带回台湾,请家人一起品尝。


  不愧是“江北第一画家村”


  座落在胶南市的青岛绿泽画院成立于1997年4月,经过14年的发展已从当年的几名画师、几间茅草房到拥有画师、画工700多人,年产油画3至4万幅,利润300万美元的大型画院,获评为中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并带动周围村民快速致富。


  在绿泽画院,张为众校长介绍说,绿泽油画国际展览交易中心已经建成,画院不仅是作画卖画还要买画。展览中心除收藏一部分绿泽画院的高水平画作外,还将收藏一些国际大师的画作。记者听到竖起了大拇指,称赞不愧是“江北第一画家村”。


  学会中文更有竞争力


  在青岛期间,陈相如一行还特别对韩国孩子在青岛学习中文情况进行了拍摄。由于青岛韩国国际学校三月初才开学,他们就采访了为孩子报名的家长,并跟随韩国人李相先生拍摄了他女儿在学校和家中学习中文的过程。


  李相旰先生的女儿说,在中国学习中文语言环境要比在韩国好,进步也更快;掌握了中文并了解了中国文化,就比韩国国内的同学多了一份能力,竞争力更强了。(中国台湾网青岛台办通讯员曹建基)

 

 

在画院采访张为众校长。(青岛台办曹建基 摄)

 

 

韩国孩子在青岛学习中文。(青岛台办曹建基 摄)

 

编辑:李典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