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城一體 青島市北區

2016年01月04日 10:56   来源:聯合新聞網

建於明朝的「海雲庵」香火鼎監。 圖/本報青島傳真

  市北區是青島市工商業的發祥地,是青島市主城區之一,西部瀕臨膠州灣,東部與嶗山區為鄰,北部與李滄區接壤,南部與市南區毗連。區內集聚了啤酒、紡織等現代民族工業,台東鎮、大鮑島、小鮑島等區域是青島商業的起源地,擁有全中國知名的特大型深水港口青島港,孕育了海爾、青啤、四方機廠等一大批海內外知名企業,湧現出郝建秀、張瑞敏、常德傳等一批知名人物。具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和廣闊的消費市場。

  市北區是山海城渾然一體的生態宜居城區。自然條件優越,人居環境優美,浮山、櫸林山、北嶺山、嘉定山等多座山頭公園遍佈城區,海泊河、李村河等多條河流貫穿城區東西;基礎設施良好,道路交通便捷,膠州灣大橋、海底隧道、環灣大道、膠甯快速路交匯於此;城區功能配套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健全,教科文衛事業發達,是宜居宜商的首選地。

  市北區境內氣候屬海洋性,年平均氣溫12℃左右,年均降水量700毫米左右。東西最大距離11.5公里,南北最大距離9.9公里,海岸線長17.83公里,總面積65.40平方公里。人口106.9萬人,戶籍人口87.4萬人,人口密度1.34萬人/平方公里,轄19個街道辦事處、135個社區居委會。市北區是商業繁榮的老城區,膠州路、遼寧路、聊城路、威海路、延安路等街道兩側商店雲集。青島輪渡、青島港客運站、小港碼頭等落此。名勝古跡有於海雲庵、中共青島地方支部舊址、太平山等。

  海雲庵又稱大士庵,始建於明代,距今已有500餘年的歷史。清同治《即墨縣誌》記載:「海雲庵在縣西南九十裏。」與當時青島地區漁航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居民以下海捕魚和耕種農田為生,建廟是為祈求神靈,保佑平安與豐收。供奉觀世音菩薩銅像,當地民眾稱「老姆」,海霧像雲一樣經常飄落在廟屋上空和附近。人們根據「海為魚天地,雲是鶴故鄉」的詩句,給這座廟起名為「海雲庵」。香火興旺,廟外海雲街興隆,盛況延續數百年。

  「海雲庵廟會」每年在正月十五日之後才開始工作的習俗,在下地開工和出海捕魚之前,為祈求豐年、保佑出海平安,都要進廟燒香磕頭。又根據正月十六日為每年第一個大潮日,特定此日為海雲庵廟會。廟會那天,東鎮、東吳家村、西吳家村、小村莊、水清溝,湖島村以及東、西四方村的民眾,一路上打著鑼鼓、放著鞭炮,趕來進香磕頭,熱鬧非凡。

  中國人素以「紅」為大吉大利的象徵。出海之前,吃一串大紅糖球,認為是一年吉樣如意的象徵。所以,在廟會期間,尤以糖球為最多。1926年海雲庵大翻修後,趕廟會的人有時多達上萬人,成為當時青島市區最大的傳統廟會之一。由於買賣糖球成為海雲庵廟會的主要特色,民眾逐漸將海雲庵廟會稱為「海雲庵糖球會」。

编辑:李典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