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老城区:文艺青年的圣地

2016年06月17日 14:50   来源:青报网

  从事建筑设计的韩伟,寻找文化感觉,没有选择留在北京,却选择来到青岛:在大学路40号,“橙橙书院儿”的招牌轻描淡写地悬在绿树氤氲的葱郁中。

  与中山路的商业气质不同,作为青岛最老的一条道路之一,大学路这些年悄无声息地生长出三四十家和“橙橙书院儿”一样追寻文化品味的咖啡屋、照相馆和西洋杂货铺,其格调似是旧时光里的斑驳记忆在今朝的遥想。

  而这仅是丰富这片城区的万千影像之一。市南区,青岛开埠的根脉在此,精华亦在此。这些年,黄县路上的骆驼祥子博物馆、龙江路上的赵太侔故居、保定路上的里院客栈以及湖北路17号德国水兵俱乐部……曾隐匿在城市中的岁月记忆正在走出“深闺”,无论都市精英还是普通百姓,都能在此品享繁华表面后的从容淡定,从时光雕琢的风骨中,找寻到精神归宿。

  2010年,黄县路上一处曾经萧索的院落获得新生:骆驼祥子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免费开放。这是全国首个以文学作品命名的博物馆。

  这家博物馆常务馆长吕谊告诉记者:“6年,这个馆已接待30多万人次,黄县路越来越有书卷气。来这里的多是大学生、情侣,还有日韩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游客。”

  或许是“嗅”到了其中的商机,最近两三年间,黄县路热闹起来:影视剧组频繁光顾韦迦青年旅社拍摄;咖啡馆“冒”出近10家,长颈鹿咖啡馆在这条路上开了第二家;4月底,求索书店开门纳客……

  老青岛人并不陌生的里院同样显露出商机。保定路10号就有这样一处里院建筑,近年来通过修旧如旧的改造,变成“1903里院客栈”后已经焕发生机,不少人慕名而来,感受这处老院的百年沧桑。“2015年的出租率为85%,背包客、画家是住宿的主力。”经营者介绍说。

  这些年,结合老城区保护更新,市南区采取成熟一处保护利用一处的办法,引进了符合城市发展的一些文化业态,老建筑保护利用路径得到拓展,民间文化载体的活力也被激发,老城区的文化潜力正在破茧而出。

  在老城区的街巷里“生长”出不少咖啡馆、书屋和青年旅舍。

  骆驼祥子博物馆渐成一种精神高地,窗外,一树的梧桐花掩曳着旧时光里的斑驳记忆。

  

  责任编辑:董姣

编辑:赵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