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一带一路潜力城市排名,中国15座城市上榜宁波青岛进步显著

2021年11月30日 14:34   来源:
 “一带一路”是我国根植于历史,从古丝绸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面向未来,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丝路精神于2013年秋正式提出和发展的国家顶层合作倡议。截止到2021年三季度,我国先后与140多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相关合作理念和主张被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重要国家机制的成果文件。“一带一路”的合作发展,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提供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与地区利益结合起来,实现互利共赢。

 

 

 

基于包容共享的发展视角,构建“一带一路”潜力城市指标体系,以及对疫情后全球城市复苏特征作出新观察,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21)》于近日(11月28日)正式发布。该《报告》以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家首都城市)和政治、交通、企业、人文等领域国际交往密切的城市两个基础因素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五个视角(进入2021年,结合国际复杂的贸易环境,在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版块又新增了反映经济贸易联系、民间组织交往、社交媒体联系等情况指标)对513个城市(其中亚洲227个、欧洲105个、美洲91个、非洲71个、大洋洲19个)构建出2021年“一带一路”潜力城市指数排名。2021年中国地区有15个城市入围该榜单(入围城市数量与2020年保持一致),其中有5座城市排名相较2020年有所提升,同时也有7座城市排名出现下滑,具体排名及分析如下。

 

宁波青岛深圳西安排名上升

2021年“一带一路”潜力城市指数排名中我国共计有15个城市上榜,其分别为:北京(全球排名第1位)、香港(第2位)、上海(第4位)、深圳(第13位)、青岛(第40位)、武汉(第47位)、西安(第49位)、成都(第54位)、广州(第56位)、宁波(第61位)、长沙(第76位)、天津(第83位)、重庆84(第84位)、南京(第87位)和杭州(第95位)。

上述城市中除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排名与2020年未有变化以外,其他13座城市中共有5座城市排名较2020年出现上升,按照上升幅度排名分别为:宁波(上升23位)、青岛(上升18位)、深圳(上升6位)、西安(上升6位)和香港(上升1位)

 

在2021年“一带一路”潜力排名中,东南亚和东欧地区部分城市排名取得较大提升,相对应的中国沿海港口城市宁波、青岛、深圳和上海因外贸贸易的出色表现增强了城市活力,因此在贸易畅通指数中表现优异,从而带动其城市指数排名较大幅度上升,同时我国还通过投资、兴建、援建以及租赁等多种方式与全球港口产生深度合作与联接,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全球海运中心的重要作用。

以宁波和青岛两市为例。

宁波市2021年前三季度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8729.8亿元,同比增长22.5%,两年平均增长13.0%;其中民营企业完成进出口6143.3亿元,占同期全市进出口总额的70.4%

青岛市前三季度外贸进出口总值6225.9亿元,同比增长36.6%,两年平均增长20.6%;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4142亿元,同比增长40.4%,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67.0%;对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53.7%和47.5%

以上数据中,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以及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值得大家关注。

 

而另一座排名上升的城市西安虽然不临江不沿海,但却因中欧班列的出色表现从而在设施联通指数中表现出色。

2020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全年开行量达到3720列,班列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位,同时在全年中欧班列质量评价指标中保持全国第一;进入2021年,截止到上半年底,长安号开行已突破2000列,开行数量等核心指标依然保持全国第一。

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国中欧班列已铺画73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3个国家的175个城市,累计开行超4.6万列,成为贯穿欧亚大陆的国际贸易“大动脉”,展现出“一带一路”的强大韧性与活力,中欧班列已成为“一带一路”上新的钢铁驼队。

香港排名从2020年第3位上升至第2位,在资金融通领域占据重要地位。香港国安法实施后,香港市场的不稳定因素逐步消除,投资环境改善。诸多中概股在香港二次上市成为热潮,香港“一带一路”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加强。

 

天津重庆广州南京排名下降

相较于2020年“一带一路”潜力城市指数排名,进入2021年虽然中国入围榜单的城市数量没有变化,但是其中有7座城市的排名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

按照下降幅度排名分别为:天津83(下降55位)、重庆84(下降19位)、南京87(下降14位)、广州56(下降14位)、武汉47(下降12位)、成都54(下降3位)和杭州95(下降3位)

 

与此次榜单中其他排名上升的城市不同,排名下降的城市并非是在政策、设施、贸易、资金和民心五大方面表现不足或倒退,而是在2021年东南亚和东欧地区部分城市排名出现较大增长下的正常交替排序,例如排名中成都与杭州的下降幅度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但也有中国城市从2019年至2021年出现了连续下滑(2019年全球第29名、),这座城市就是——天津。

近年来,天津GDP从2016年的全国第5位下跌至2020年全国第11位,成为全国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连续下滑的城市。曾经的天津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拥有北方地区最大的港口,自然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交通运输便捷、开放程度广阔,在我国的第二个国家级新区——滨海新区的带动下(2000-2016年间)以年均13.63%的经济增速领先全国约4.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更是实现了年均17.38%的增速,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之多,但这一年也成为了过去20年来天津经济发展的分水岭。

进入2017年,天津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跌。在面临经济高质量的发展趋势下,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改善民生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统一共识,各地经济结构由此发生转变。作为过去主要依赖重工业和固投发展的老工业基地,天津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浪潮,采取了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坚决手段,关停了大批“散乱污”企业(2017年工业增加值增速骤减至2.3%),重创了GDP增长态势;工业发展的转型也影响了天津市的固定投资,2000-2016年天津市年均固定投资额达到了18.5%,进入2017年后下跌至0.5%,低于全国平均值近7个百分点,经济的断崖式下跌也暴露了天津经济结构单一和发展过于粗放的诸多问题。

 

可喜的是天津已经整装再度出发,经过了壮士断腕的恒心过去5年来,天津市三次产业结构从2016年的1.2:44.8:54.0调整到2020年的1.5:34.1:64.4,工业产业中生铁、粗、汽油、原油等重工业以年均10%的速度减产下跌,而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高技术产业以年均15%的增速高效发展,同时在固定投资方面,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服务投资增长达到33.7%。

虽然短期内天津市依然在经济发展上会面临全国其他城市的挑战,但相信通过天津市近年来优化产业结构的恒心与成果,未来天津市的经济一定会走向平稳高效的发展之路。

2021年,是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的第8个年头,在过去的3000多个日夜中,“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已经由一颗梦想的种子成长为促进全球合作的繁茂大树。它从中国起始,穿越亚欧非大陆,提高沿线国家与地区的贸易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区域内伙伴间的紧密合作,加速各国贸易往来,同时增强历史与人文联接,为世界经济体发展提供了一个包容、开放、高效的发展平台,未来中国也将坚定的支持和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各国开拓出一条通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同时也期待更多中国城市在“一带一路”全球经贸活动中取得佳绩。

编辑: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