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青运会创12项全国纪录 青岛获11金列第八

2015年10月28日 11:14   来源:青岛日报/青报网

  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昨天闭幕,来自全国各地55个代表团的青年体育健儿,以坚韧的毅力,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通过青运会收获了欢乐与友谊。

  本届青运会共设26个大项、305个小项,参赛运动员年龄在13岁至21岁之间。共有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内的55个代表团、7959名运动员参与318枚金牌的角逐,共有1队9人14次创,创造了一批好成绩,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优秀的后备人才。

  从比赛中看,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体操、举重等我国传统优势项目,高水平后备运动员的年龄结构合理、人才梯队衔接顺畅;击剑、自行车女子短距离、拳击、蹦床等潜优势项目涌现了一批综合能力较高的年轻运动员;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上,虽然整体成绩与世界同龄先进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但在部分小项上仍发现了不少有潜质、有天赋的优秀青年运动员;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球类项目通过近年来不断加强青少年训练体系建设,在国家和各地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后备人才队伍得到了快速发展。

  青岛女将殷梦蝶昨天在青运会最后一个比赛日中,以43秒957的成绩夺得女子200米皮艇银牌,为青岛体育代表团夺得最后一枚奖牌,青岛也以11枚金牌、10枚银牌、6枚铜牌并列排在“金牌榜”第八位,列山东省4个参赛城市之首,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同时,青岛运动员在赛事期间没有出现一例有悖赛风赛纪的行为,展现了青岛体育健儿良好的精神风貌。

  青岛体育代表团由257人组成,其中运动员168人,教练员89人,他们参加了田径、排球、射箭、射击、拳击、跆拳道、柔道、国际式摔跤、游泳、自行车、皮划艇、赛艇、乒乓球、女足项目决赛阶段的比赛。其中在排球、田径、自行车、射击、赛艇、摔跤项目中收获了金牌,另外在柔道、跆拳道、乒乓球、皮划艇项目中获得了奖牌,另有近50个项次获得前八名,尤其是男女排球队双双夺得冠军,成为继足球之后,青岛又一个在足、篮、排“三大球”中问鼎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的球类集体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为了保证比赛更加公平公正,不少项目采用了一些新办法、新举措。体操项目加强了对裁判员临场执裁的监管与评估,对裁判员的评分使用了电脑软件进行分析评估的监督措施;拳击项目首次使用了《比赛争议性结果纠错机制》,扩大对申诉结果评价的客观因素;举重项目给每一位参赛人员发放了“廉赛卡”,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教育和引导青少年运动员公平参赛;柔道比赛设立了赛时“延时放像系统”,为临场申诉和裁判执裁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因青运会参赛主题是青年,本届青运会组委会还高度重视寓教于体,促进青少年运动员全面发展的理念,积极拓展赛事功能,共组织举办了体现青年、运动、文教、地域、两岸、海丝为主题的11项文化交流活动。组委会先后组织三批运动员前往福建省博物院观赏“博·戏——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从西周射礼到明清武术,“博·戏”向体育健儿和广大青少年展示了中华体育的源远博大,更让他们通过观展对体育的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在青运村举办9场“中国有福、青春有梦”系列晚会;“青少年文化创意小屋”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体验小屋”共接待运动员超过6000人次。把文教活动置于重要位置,青少年踊跃参与并有所收获,这是中国体育令人欣喜的变化。而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动,使赛场内外交相辉映,广大年轻运动员收益颇丰。

  在简单的闭幕式后,文体展示激情上演,第一篇章《爱的记忆》、第二篇章《友谊分享》、第三篇章《为你点赞》、尾声《让梦飞翔》,成了一个青春派对,欢乐的海洋。

  经国务院批准,第二届全国青运会将于2019年在山西省举行。

编辑:李瑞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