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动车小镇已成“世界级” 青岛动车组驶向全球

2016年01月20日 08:39   来源:青报网综合

  突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两化融合、“互联网+”、一二三产业联动为手段,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个性化定制等在制造业全产业链集成运用,打造“中国制造2025”“青岛智造”的新优势。高标准建设动车小镇,规划建设汽车研发和生产基地、航空制造产业基地和青岛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在青岛“十三五”的规划建议中,全力升级改造十大新型千亿级产业被提了出来。

  青岛动车组驶向全球

  “从这里驶出了近800列高速动车组,占到全国总量的43%;高速动车组已安全运营超过11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7500多圈;国内首列时速200至250公里动车组、时速300至350公里动车组,世界首列卧铺动车组、时速380公里动车组,高铁发展史上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都出自这里。”近日,在城阳区棘洪滩的动车小镇,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的窦女士以一串数字给记者做了介绍。

  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的确有骄傲的资本。2010年12月3日,京沪高铁先导段,该公司生产的CRH380AL高速动车组创下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耐高寒抗风沙动车组、永磁高速动车组、中国标准动车组……一大批引领高铁技术潮流的高速动车组,均在中车四方股份问世。

  目前,高速动车组最快以每天6辆,相当于每4天3列的速度,从这里出品,驶向四方。在中车四方股份的钢轨上,产品与技术的创新,已衍生出7大产品平台,从时速50公里到380公里至以上各个速度等级,实现全覆盖。作为国家轨道交通装备的重要出口基地,该公司已签下近4000辆出口订单,驶向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说到动车、高铁,不得不提及的是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从当面竞争到遇到背后黑手,从外交环节到产品本身,中国驶出的动车组、高铁总是面临步步紧逼、甚至是恶意的竞争。作为中国高新技术代表的中车四方股份,又怎样看待这一问题呢?

  “我们掌握完全独立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从2008年超过300公里的京津高铁开始,已经甩开了同其他国家的距离。日本高铁一共2600公里,法国不到2000公里,中国运营的有1.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的一半以上。”中车四方股份有关负责人认为,除了高新技术领域的产品、技术更胜一筹之外,中国庞大的地域为高铁运行积累了丰富经验。耐风沙、耐高寒,昼夜温差大的区域,各种隧道、高架结合的环境都是优势。

  而作为原本以维修业务为主的中车四方有限公司,在特种装备领域也开拓了新的天地:公铁两用机车、蓄电池动力机车、高空作业车风生水起。在一带一路政策的调整下,在出口伊拉克的基础上,在缅甸、孟加拉等国都拿下了铁路项目。

  在中车四方股份、中车四方有限、庞巴迪三家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城阳棘洪滩形成了100多家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和服务企业,高速动车组已占据全国66%、城轨地铁占据全国25%的份额,2015年进出口额完成10亿美元以上,实现新的增长。

  让高铁“金名片”开启全球新征程

  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声,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出口欧洲的首列动车组2015年11月在马其顿成功开跑。这是中车动车组进入欧洲市场的第一单,中国中车在世界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开疆拓土。作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金名片”,中国中车在激烈的国际轨道交通装备竞争中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旗舰。展望未来,随着对多年精心经营海外市场的培育,希望中车对国际客户的吸引力不断上升,口碑不断提高。中车除了不断巩固亚非拉传统市场,还将扩大欧美市场,进入高端市场与竞争对手正面较量。

  同时,中车也将继续推进资本和技术输出。目前,中车已在南非、马来西亚、土耳其和美国建立了车辆制造基地。中车在美投资意味着中国高端装备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实现了从产品输出向资本输出和技术输出、从产品合作向产品、技术、服务、管理全方位合作的巨大转变。 ——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窦女士

编辑:李瑞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