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际海洋名城!2035年青岛将达到这些目标

2018年02月01日 15:43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描绘青岛国际海洋名城未来愿景

  ——《青岛市实施国际城市战略综合发展愿景报告》解读

  把握历史方位,开启新的征程。1月30日,市国际城市战略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青岛市实施国际城市战略综合发展愿景报告》为我们描绘了青岛国际城市建设的未来愿景:

  2020年至2035年,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现代化城市品质,奠定东亚地区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建设基础,逐步实现建成国际海洋名城的基本目标。2035年至本世纪中叶(2050年),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主线,建成在东亚地区经济实力雄厚、城市文化软实力突出,具有较强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型国际海洋名城。

  李飞 制图

   实施展开期(2017-2021年)

  奋斗目标:

  围绕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结合“十三五”规划全面实施,与亚太地区主要国际城市在金融、交通、旅游、人力资源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汇聚国际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使国际往来更便捷、要素流动更便利,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现代化城市品质,奠定东亚地区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建设基础,初步实现建成创新型国际海洋名城的目标。

  青岛市是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第一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开埠的五大通商口岸之一。进入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国际化成为青岛市的发展标杆、奋斗目标,也是这个城市的定位。

  在目标定位上,青岛市考虑得既高远又务实,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青岛市全面对标上海、深圳、新加坡、日内瓦等国内外先进城市,牢固树立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的战略思维,积极发挥本土优势,坚持从战略、战役、战术三个层面协调推进国际城市战略,努力提升青岛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城市发展质量。青岛市面向未来制订了“两个100年”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到2021年建党一百年时,形成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基本框架,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成为特色显著的东亚地区知名国际城市。

  为把握好“十二五”与“十三五”的转换期和“两个一百年”以及“两个奋斗十五年”战略目标等重要时间节点,青岛市划分出3个目标期,确定了基准启动期2015至2016年,实施展开期2017至2021年,中远规划期2022至2050年这三个目标期,其中2035年作为两个十五年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

  在基准启动期,青岛市在城市对标建设、市场与资本国际化、科技创新区域协同、医疗教育、优质资源导入、展会旅游文化交流等关键节点、重点方面已取得积极进展。

  报告认为,在此基础上,青岛应继续推进实施双年制“国际化+”行动计划,开展2018-2019计划思路的编制工作。进一步补充建立城市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汇集外国驻青领事馆总领事、世界五百强企业高管及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青岛全力推进国际城市建设出谋划策。在实施展开期,青岛市目标为基本形成具有海湾型都市特色的创新型国际海洋名城的基础框架。

  中远规划期(2022-2050年)

  奋斗目标:

  围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两个十五年内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主线,集聚发展势能,使国际企业总部聚集度、高端人才集聚度、城市信息化发达度、科技创新能力、金融业竞争力等重要发展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城市综合创新体系、国际交往能力、文化软实力、环境亲和力、城市治理结构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建成在东亚地区经济实力雄厚、城市文化软实力突出,具有较强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型国际海洋名城。

  报告认为,青岛市长期以来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对外开放重镇。从城市的资源禀赋来看,青岛市具有较为雄厚的经济产业基础,具有较为优越的自然区位条件,具有港湾城市的典型特征,这些都决定了青岛市在迈向国际化大都市过程中具有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核心竞争力。

  在国际城市战略的实际推进过程中,青岛市将立足开放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着力在发展开放型经济上下工夫,以国际化理念和视野,加快推进创新资源、人才、服务业发展、资本与市场的国际化,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交流与合作;着力在完善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上下工夫,创新自由贸易体制机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强国际高端文化、旅游、会展、教育、医疗资源的导入;着力在完善国际城市功能上下工夫,特别是要完善方便快捷的交通体系,增强国际通达能力;着力在健全国际城市治理体系上下工夫,不断提高政府治理、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人类文明的每一点进步都会在城市发展中留下印痕。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踏步走来之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多重希冀,集中体现在智慧城市方面。现代城市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信息化趋势,信息化将使得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发生重大的变革和调整。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必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信息化将是青岛市未来国际城市发展的基本方向。对于中远规划期,青岛市的目标不再仅限于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打造,而更加重视现代化智慧城市的建设。

  中远规划期期间,青岛市目标迈入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友好、宜居幸福等特色显著的东亚地区国际城市行列。其中,在两个奋斗十五年起承转合关键节点,即2035年,青岛将聚集全球高端要素,紧跟时代潮流,把握世界大势,创国家中心城市。而至本世纪中叶,将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国际海洋名城,成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支撑点。

   2035年——建成创新型国际海洋名城

  青岛实施国际城市战略的中长期规划包含了2021年至2050年三十年的时间跨度,其中2035年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两个奋斗十五年”中起承转合的关键年份,也是青岛检验能否完成国际城市战略中远期目标的关键一年。

  报告提出,青岛市在国际城市战略中远期规划中的第一个十五年中目标打造成为东北亚地区国家合作枢纽之一、中国海洋产业创新基地及全省发展的核心引擎。同时聚焦三大关键方向: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一流滨海度假旅游胜地、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国家“一带一路”规划中,青岛市被定位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这个定位从陆海两个方向大大拓展了城市的发展格局和空间。青岛市既要面向世界提升开放水平,又要面向内陆广阔腹地实现联动发展,在全国乃至全球发展格局中彰显青岛的独特地位。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等方面先行先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增创青岛市对外开放新优势。通过借鉴世界知名滨海城市经验,依托独具魅力的资源禀赋,实施“全域旅游”,运用国际先进理念规划建设管理城市,丰富城市内涵,彰显城市特色,改善城市环境,进一步提升我市在世界城市中的竞争力、知名度和影响力。将继续推动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不断探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贡献力量。

  报告指出,在此基础上,青岛市至2035年能够基本完成国际海洋名城核心内容,为2050年全面达成国际海洋名城夯实基础。青岛市率先承担起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历史使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海洋科技创新为制高点,进一步夯实发展载体,拓展发展空间,厚植发展优势,全力打造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重要支点,海洋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对全市经济发展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在2035年基本完成国际海洋名城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海洋科技创新强劲,高端创新载体和人才聚集,海洋科研实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海洋经济发达,拥有一批世界知名的海洋经济领军企业,海洋产业支撑能力突出,成为海洋经济强市;海洋文化浓郁,海洋教育处于较高水平,全社会海洋意识普遍增强;海洋生态环境优美,科学适度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海洋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发挥青岛海洋科学城、战略母港城、国际航运枢纽和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综合功能,争取在创新前沿、要素集聚、企业培育、产业升级上率先突破,当好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发挥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排头兵、驱动器、示范区作用,打造国家东部地区转型发展新的增长极。

  2050年——建成世界级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海洋名城

  在两个奋斗十五年完成之际,即2050年新中国成立百年之际,青岛将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友好、宜居幸福的区域性创新型国际城市同行,全面落实“一三三五”工作方针,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与国际接轨,成为知识和技术的区域性国际创新中心、生产要素的区域性国际配置中心、信息资源的区域性国际交流中心,成为具有较强综合力与国际影响力的世界领先城市。

  届时,青岛将成为全面对外开放的全省经济发展龙头:国际企业总部聚集、高端人才聚集、科技创新能力聚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布局全球产业链;建立创新的国际化区域经济门户;培育创新型中小型强企。

  成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国际城市:建立超老龄社会福利系统,对抗日益加剧的老龄化;建设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打造国际重大会展集聚地;建立保障绿色生态环境体系,提供绿色幸福美好家园。

  成为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国际海洋名城:促进海洋产业发展,着重海洋新兴产业创新升级,成为国际知名的蓝色名片;推动科技与产业新一轮的变革,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深入挖掘青岛市滨海名城的价值与特色,保护整体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

  进一步提升“三种能力”

  报告提出,青岛市的中远规划期发展将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提升:

  第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国际支撑力。青岛市应着重提升提供公共服务的场所,如学校、剧院、博物馆、医疗设施以及公园等。发展的目标首要是保障人们公平使用各类资源、保障居民享有安全健康的食物、满足住房需求并配套多样化和可达性强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便利的交通设施,支持自行车和步行的出行方式。另一方面,青岛市也应致力于保护历史街区和文物建筑,塑造城市和社会的特性与场所感,并努力改善区域自然环境,实现绿地、水系和开放空间最大化。全面提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实现青岛国际支撑力的提高。

  第二,保障经济和人口结构优化增长,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促进青岛市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人口的稳定上升。人口的增加带来住房需求量的增大,社会资源不平均的分布将会导致青岛市的贫困人口比例相对较高,社会两极分化明显,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想要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际城市,需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青岛市的首要目标就是确保拥有充足的高质量房屋和街区。除此之外青岛市政府还将强化公共设施的配置,更多关注老年人的使用,增加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设施。

  第三,便捷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提升城市的国际吸引力。青岛市应在提高道路系统的交通运输力,优化水路、铁路交通,提高转运能力的同时,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增加自行车租赁、停放设施,提升使用自行车的出行率。另外,改善步行环境,规划便捷安全、景色优美的步行线路,也是提高步行出行率的重要举措。由于公共交通服务的强化和其带来的交通疏导作用,青岛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将在不久的未来得到改善。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沈俊霖)

编辑:赵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