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名片”!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将在这里研制

2018年05月04日 11:22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

  打造引领世界高速列车科技与产业发展的“火车头”

  作为青岛市重点培育的工业千亿级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已经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排头兵”。2016年9月,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在青岛落地生根,为产业未来发展注入了强悍的“新动能”。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是推动轨道交通技术持续创新的必然选择,是继续擦亮我国高端装备“新名片”的必然选择,是引领世界高速列车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中心的落地,既是战略机遇,也是历史重托。

  目前,创新中心建设已列入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并确定为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项目总投资600亿元,规划用地约6平方公里,在城阳区建设整合全球轨道交通领域创新资源的产业集聚区,在全力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基础上,全面建设“三平台、两中心、一网络”(高速列车技术与产品研发平台、科研成果产业化平台、大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高速列车产业技术合作转移与辐射中心、国际化轨道交通装备检测认证中心;开放的、国际化、专业化协同创新资源网络)。

  围绕产城融合,打造“森林式”创新生态科研环境

  “五一”过后的首个工作日,位于城阳区的创新中心项目工地又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施工。记者看到,现场已经完成了土地平整和临时道路浇筑,开始搭设临时办公区和宿舍。雨后的土地还有些泥泞,挖掘机正在开挖基坑。

  2018年,创新中心确定了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高速磁浮实验中心、高速磁浮试制中心、中车云平台、环境风洞实验室和磁浮试验线(暂定)等平台项目开工,总占地约600亩,估算总投资约60亿元。

  “创新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深度契合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时代课题,将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方面发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融合发展。”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保明介绍,中车和青岛市将致力于联合打造一个具有时代、科技、人文、生态、环保、节能、智慧和产城融合、宜研宜学宜居等多种特征,极具创新活力的“森林式”创新生态科研环境;打造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

  瞄准世界前沿科技,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将在这里研制

  3月20日,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开始施工,这是创新中心的首个开工项目。该项目是国家发改委城市轨道交通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的重点内容,建成后将填补我国轨道交通领域试验和验证条件的空白。

  “此前,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已建成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城轨车辆系统集成试验技术装备,带动和促进整个轨道交通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向更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现场的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据悉,2018年拟启动的项目,主要服务于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研制,以及为实现行业先进制造技术和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构筑坚实的硬件支撑。据相关技术人员介绍,该项目具有技术先进、创新性强,瞄准世界前沿科技,符合新材料、新工艺、新产业发展趋势等亮点。主要困难在于建设周期较长,国内国际没有可供参考的标准,项目关键设备大多数为非标准设备。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高速磁浮实验中心和高速磁浮试制中心,两项目同为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科技专项“磁浮交通系统关键技术”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建成后将服务于高速磁浮列车的研制,大大提升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其中,高速磁浮实验中心以搭建高速磁浮自主化样车、牵引供电及运行控制系统等核心关键技术为目的,形成我国自主并具有国际普遍适应性的新一代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核心技术体系及标准规范体系,填补国内外高速磁浮交通系统领域的空白。高速磁浮试制中心则是通过开展大部件及整车研发制造工作,建设相对完整的高速磁浮列车生产线,实现高速磁浮列车的自主化生产,实现磁浮交通系统装备自主化、工程化、产业化。

  围绕大数据、云计算,打造工业云服务平台

  中车工业云平台的建设,预示了创新中心对未来产业发展新趋势的洞悉。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不只瞄准前沿科技打造最先进的创新平台,更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制造和服务体系的倾力构建,力图改写产业运行的内在逻辑。

  云平台项目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中车的先进智能制造技术进行深度融合,通过资源虚拟化、能力服务化和过程协同化方式打造工业云服务平台,实现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与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的共享应用。中车工业云平台将围绕IT基础设施云、仿真超算云及产品大数据云等平台开展技术创新工作。

  刘保明主任表示,综合分析人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未来,高速列车及轨道交通车辆将逐步向更加安全化、智能化、低成本(全寿命周期)、高效能和高服务质量(舒适度)等方向发展。随之而来,轨道交通产业也将围绕这些趋势,不断探索更多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应用,也为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新动能。谈到未来的建设发展,他说,在中国中车和青岛市的大力支持下,创新中心将充分发挥国家创新中心的平台优势和青岛市的地域优势,通过分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和同步推进技术创新活动,以开放、共享、协同创新推动技术创新,打造各种创新要素集聚、创新特色鲜明、创新功能突出、适宜创新创业、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创新资源集聚区。创新中心力争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在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服务轨道交通行业、支撑企业技术和产业发展、带动青岛经济发展、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轨道交通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张淼淼)

编辑:赵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