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入户调查正式启动

2018年07月20日 11:18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规定,每10年开展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2017年12月31日开始。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青岛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进展顺利,在成立普查机构、印发实施方案等工作的基础上,目前已基本完成全市污染源清查工作,进入入户调查阶段。

  增加工业园区等内容

  普查范围进一步扩大

  据悉,此次污染源普查的普查对象为我市辖区内有污染源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移动源及其他产生、排放污染物的设施。普查内容包括污染物种类和来源,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等基本信息。

  青岛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办公室副主任刘赞介绍,本次普查与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相比,在目标定位、总体思路、普查范围、普查污染物等多个方面均有所不同。

  首先是普查范围扩大,在工业、农业、集中式、生活源和机动车基础上,本次普查增加了工业园区、农村污染治理设施,增加了生活锅炉、市政排水口,增加了非道路移动机械。其次是技术路线与普查方法不同,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名录库获取方式为自下而上逐级汇总,本次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普查数据也由原来的手工填报改为普查员手持移动终端设备入户调查。此外,第一次污染源普查 组织形式为统一组织、分部门实施,本次普查则强调国家和省投入、强调第三方参与。

  清查数据库初步建立

  普查对象筛出21955家

  据介绍,青岛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2016年第四季度至2017年底,开展污染源普查的前期准备工作,重点做好污染源普查方案、技术规范的编制和完善、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试点以及培训和宣传等工作。从2018年初开始,各地组织开展污染源普查和数据库建设,年底完成污染源普查工作。2019年,组织对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验收、数据汇总和结果发布。

  前期,我市已成立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今年4月印发实施方案,明确了普查工作的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及各部门职责分工。目前,全市污染源清查工作已基本完成,入户调查阶段正式启动。

  “我市清查数据库已初步建立,经筛选应纳入普查范围的对象数量21955家,约占全省的1/10,其中工业企业18469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3176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66家,入河(海)排污口36个,生活源锅炉208台。”刘赞介绍,按照“应查尽查、不重不漏”的原则,我市严格把控清查数据质量,顺利通过省普查办和国家检查组的工作检查。

  已培训普查人员797人

  多举措保障数据质量

  截至目前,我市已举办清查相关技术规定培训班27期,培训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797人。下一步,将继续做好污染源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选聘工作,发挥科研院所、高校、环保咨询机构等社会组织作用,为顺利开展入户普查工作打下基础。

  为保障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我市建立覆盖普查全过程、全员的质量管理制度并负责监督实施。建立普查数据质量溯源和责任追究制度,依法开展普查数据核查和质量评估,严厉惩处普查违法行为;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对污染源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同时,普查对象有义务接受依法进行的调查,应当及时提供与污染源普查有关的资料,如实、按时填报污染源普查报表。不履行相关义务或干扰和弄虚作假,普查对象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此次普查将摸清全市各类污染源基本情况,了解污染源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掌握全市、区域、流域、行业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为加强污染源监管、改善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服务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提供依据。”刘赞说。

  相关链接:

  全国污染源普查:环境保护基础性工作

  全国污染源普查,是对污染源数据的全面清查和统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全面掌握我国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规定,每10年开展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据悉,2007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经过10年发展,我国工业经济和社会人口结构,以及污染源的类型、分布、规模和性质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农村面源、非道路移动源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逐渐显现,亟须对其排放情况开展系统性调查。

  依法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对于准确判断我国当前环境形势,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政策规划,不断提高环境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环境短板具有重要意义。(记者 王凯 通讯员 王诺)

编辑:张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