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20年,她的事迹被拍成电影搬上舞台!

2018年07月25日 15:37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小巷总理”夏玉波“入戏”吕剧

  退休后开办工作室,天天围着居民转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24日,以市北区洛阳路街道海琴社区原党委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夏玉波为原型创作的吕剧《过年》在四方剧院上演。剧中的夏玉波心系群众,“连轴转”的工作常态被“搬上”舞台,她甘于奉献的精神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25日,67岁的夏玉波早早来到市北区洛阳路街道海琴社区服务中心,开启了一天的忙碌。不过如今,她的身份已经改变,由“小巷总理”变成了“夏玉波工作室”负责人。

夏玉波

剧照

  “已经习惯了,这要是真停下来,我估计会憋出病来。”夏玉波笑着说。夏玉波任海琴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20年,20年来,她总坚持着“群众无小事”“只要用心为居民办事,总会找到办法解决问题”,是备受群众爱戴的“小巷总理”。她的事迹曾被拍成电影《天天我都在》在全国公映,还曾多次荣获“最美基层干部”“全国最美社区人”等称号。今年正式退休的她想着发挥余热,于3月15日成立夏玉波工作室,又一头扎进了社区。

  “3月19日,到烟台龙口市委组织部将党课,460人”“4月17日,在青岛市干部学院为聊城党组书记授党课”……夏玉波工作室宣讲情况记录本上,工整地记录着每次宣讲的时间、内容和人数。她告诉记者,宣讲是工作室的一大服务内容。社区工作都是琐碎事、繁杂事,但鸡毛蒜皮里藏着大文章,她在社区工作多年,对于处理邻里纠纷、群众难题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她要通过宣讲把如何转变工作方法、如何和群众搞好关系的“秘诀”传授给每一位基层工作者;除此之外,她还要用朴实幽默的言语,结合工作中生动诙谐的例子,把党的方针政策和改革发展的成果送进百姓的心坎。“现在,我已经宣讲了20余场,听众3000余人,我今年的目标听众是1万人次。”

  虽然不再是“小巷总理”,但是由于深受居民信任,每天登门或者电话求助的居民不在少数,20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在群众中树立的威信也让她解决难题“得心应手”。今年4月,商丘路40号临街店铺负责人给夏玉波打来电话求助。原来,二楼业主家里水管漏水,导致一楼店铺成了“水帘洞”。夏玉波赶到后,一边指挥现场人员抢救药品,一边联系二楼业主,在业主联系不上的情况下又找来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关闭总闸,和全楼居民解释情况,忙活到晚上10点才回家。第二天,二楼业主和店铺负责人因赔偿问题僵持不下,夏玉波又赶到现场调解,店铺负责人看到夏玉波,随即就说,“夏书记,这个事听您的,您说多少就多少”。双方很快达成了和解。

  居民有事找,夏玉波只要手头没事,就必定亲力亲为。“夏书记,院内的积水都没了小腿肚,再不排,一楼居民家就进水了,您能找人帮忙处理下吗?”6月13日暴雨,郑州路48号院的居民给夏玉波打来求助电话。挂了电话,夏玉波穿上雨鞋、拎上雨伞就往外冲。70多岁的老伴儿不放心,紧紧跟在身后,老俩口搀扶着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48号院,和及时赶到的3名社区工作人员一起,用手摸索着打开雨篦子。“当时情况紧急,单手抠雨篦子又使不上劲,大家都把伞扔到一旁,冒雨工作,2个小时才把积水排出,到那时我才意识到自己正被冻得发抖。”

  夏玉波的工作室一角,摞着几摞袋装挂面,上面贴着红色的纸条,写着“祝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夏玉波工作室”。她告诉记者,这是她为社区老寿星们准备的长寿面。“我常去社区老人家里串串门,了解老人的困难和需要。我们社区的80岁以上独居老人有400余个,凭自己的力量还是不够,成立工作室后,我要把社区的网格骨干、楼组长等力量都联合起来,精准帮扶困难弱势群体。” 海琴社区兰克绪夫妇是独居老人,夏玉波作为社区书记时就对其展开结对帮扶,如今已经是第4个年头,现在每天中午她还和老伴儿轮换给老人送饭。“现在社区的助老大食堂规模太小,满足不了所有老人吃饭的要求,下一步,我要发动其他社会组织,在社区再建个助老大食堂,为社区更多的独居老人提供便利。”

  “我在这里住了35年,在社区工作了20年,和居民都有了感情,虽然我现在不当社区书记了,但只要居民有事找我,找夏玉波工作室,我都要尽自己能力帮着解决。”夏玉波说。

  (记者 余瑞新)

编辑:张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