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会效应下的文旅机遇⑥】青岛“非遗”:“机会”带来“惊喜”

2018年07月27日 15:14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青岛“非遗”:“机会”带来“惊喜”

  在青岛艺术博物馆“非遗”展厅,文化工匠现场制作“非遗”作品。王 雷 摄

  非遗“匠心”,炫彩上合。

  上合青岛峰会期间,有一个美丽的插曲令人印象深刻:在峰会新闻中心,包括面塑、剪纸、木偶戏等“非遗”将青岛独具魅力的文化特质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青岛“非遗”,乘“峰”而上。一方面,青岛“非遗”通过一系列的后续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将青岛“匠心”打造成一张光彩熠熠的城市名片;一方面,借助于峰会期间提高的国际知名度,一些青岛“非遗”在产业化的道路上阔步迈进,取得了令人惊喜的市场效应。

  上合之光擦亮青岛“匠心”

  上合青岛峰会期间,新闻中心连续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参与展演的“非遗”传人不乏青岛“匠心”的代表,66岁的剪纸艺术家李文玲就是其中的一员。

  在现场展演中,从“雄鸡一唱天下白”的诗词主题作品到“年年有鱼”“喜得贵子”等传统剪纸题材,通过李文玲的妙手一一呈现。李文玲专门创作了“喜迎上合”系列作品,以表达青岛普通市民喜迎上合的欢愉之情。多层剪纸“青岛欢迎您”便是其中之一。同是80厘米×60厘米大小的作品,单层剪纸她创作了两天,多层剪纸要用一个星期。“为了表现花的层次,我要先剪出底色的部分,随后一个个花瓣单独剪、贴进行着色。‘和平鸟’更为复杂,加上底色,一共用了黄、青、粉、绿、黑五种颜色。”

  新闻中心的茶歇区也别具匠心地融入了本土文化的展示。晓阳春团队抓住机会向来宾们推介茶艺的奥妙:“舀水不能直接倒,而是要有停、控、转、停、放等步骤。此外,宋朝的杯托并非平底,而是高得多,奉茶时连杯托一并奉上。”

  新闻中心只是青岛“非遗”展示的“会场”之一,在另外一个重要的展示平台——青岛艺术博物馆中,包括莱西木偶艺术及相关文创产品的展示,也让各地宾客流连忘返。 参与展演的莱西木偶演员孙宏亮表示,“现在一有大型活动,国家就会积极为非遗的参与创造条件。我们这些传承人,有信心用传统技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精彩。”

  上合青岛峰会为青岛“非遗”带来的红利以惊人的速度显现。莱西木偶艺术团团长姜玉涛不久前刚从新西兰归来,“真过瘾,一连演了9场。”姜玉涛没想到,语言障碍被木偶的肢体语言消解了不少,外国人也能看懂,还挺受欢迎,“峰会给我们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好处。”

  莱西木偶艺术团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木偶戏往往有帷挡,人在幕后操纵木偶,木偶在上面表演。观众好奇木偶是怎么被操纵的,不少小孩会偷偷到幕后去看。“抓住观众的好奇心,我们的木偶表演就成功了一大半。”姜玉涛介绍,现在他们从幕后逐渐走向台前。比如,莱西木偶艺术团把四川变脸艺术融入木偶戏中,操纵木偶的演员和木偶同时变脸,“这项绝活在新西兰表演时,场下观众尖叫声连连,直呼神奇。”姜玉涛说,借鉴其他剧种中的新奇元素,也让木偶戏有了新的生命力。

  “非遗”产业乘“峰”而上

  “近几年,国家鼓励‘非遗’走上产业化之路,使其不再是冷冰冰的历史标签,而成为与百姓日常息息相关的生活品,既能在市民中普及青岛历史文化知识,又有利于项目可持续性传承、发展。”青岛文化馆馆长陆玲表示,虽然在上合青岛峰会上,青岛“非遗”展示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但带给产业化的机遇却是巨大的。

  上合青岛峰会的招待晚宴上出现了王哥庄大馒头的身影。借助上合东风,王哥庄大馒头成为地地道道的“网红特产”。“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如今,王哥庄大馒头借助上合之光,突显出浓厚国际范儿。”王哥庄街道办事处主任滕永锋说,二月二生态农场是此次上合青岛峰会特供馒头的指定供货商,为这次峰会一共生产了1100多个3种不同类型的大馒头,共计2000多斤;阿明馒头店李海青制作的花样馒头更是结合上合主题突出崂山地域特色,被重点选进“上合”。

  除此之外,久香园馒头店制作的王哥庄花样大馒头更是走进了央视国际频道的演播大厅,央视主持人介绍了王哥庄大馒头的历史和文化,央视名嘴鲁健尝过之后更是对大馒头赞不绝口,使王哥庄大馒头变得更加“高大上”。

  实现青岛“非遗”产业化的腾飞,需紧握上合新机遇。不久前,崂山王哥庄大馒头文化节的举办,就是一次乘“峰”而上的有效尝试。本次文化节共包含了花样馒头大赛、“十佳巧媳妇”评选、“非遗”文化展示、王哥庄旅游资源推介等12大板块,以特色产业的蒸蒸日上振兴乡村经济,将自然优势变为发展优势,叫响王哥庄特色品牌,使乡村振兴战略在王哥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滕永锋表示,王哥庄街道致力于将王哥庄大馒头打造为街道第一张名片,实行“三个统一”规范生产安全:统一办理健康证;统一签约10家专供面粉企业,共投入400万元用于面粉酵母补贴;统一举办培训班,着力提高王哥庄大馒头品质,从而真正为当地居民开拓出一条致富大道,实现王哥庄大馒头产业化振兴。

  “谈到传统表演艺术,走市场之路是大家的共识。”姜玉涛表示,目前他们联系了一家玩具厂,批量生产小号木偶,往后只要演出,姜玉涛就会带着这些小木偶,每个能卖100多元。“第一次就卖了五六千元。”现在,销售小木偶已成为艺术团收入的重要来源。

  姜玉涛还打算建立一个固定的小剧场,并依托木偶艺术馆,用艺术展览、手工体验等吸引人们关注木偶戏,继续研发、营销衍生品。“我还想建木偶动漫基地,让木偶动漫在电视、网络上播放。”姜玉涛说。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梁 辰)

编辑:张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