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出台意见助力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

2018年09月14日 15:18   来源:青岛日报
  青岛日报讯 为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进一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近日,市经信委出台《关于实施制造业“五个一批”企业技术创新工程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2.2%以上;创建1-2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10个左右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全市建成20家左右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0家左右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形成5家左右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30家左右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在发展的新形势下,制造业技术创新面临新的挑战。加快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以及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日益紧迫。为此,青岛将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作为重点的突破方向,包括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建设一批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推动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形成一批行业标准和核心专利。每年,青岛将组织30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30项以上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培育50家以上市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促进50项以上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引导企业形成50项以上行业标准和核心专利。
  据了解,为推进“五个一批”工程实施,青岛将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加快构建多层次网络化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包括加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围绕制造业重大共性需求,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成果分享的新模式,在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领域创建市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鼓励企业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管理制度现代化;支持已经设立专职研发机构的企业创建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积极发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产业重点领域,以产业发展的创新需求为导向,以战略产品和关键技术为牵引,突出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积极发展具有较完善的运行管理模式、较强的资源组织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大力突破制约制造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包括推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攻关,着力指导企业加强先进制造业关键技术和工艺、重大装备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定期发布《青岛市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指南》,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智能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应用;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完善“互联网+”产学研对接平台;增强企业工业设计创新能力,坚持工业设计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三位一体”,支持工业设计企业与工业企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秀设计成果;引导现有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企业,聚焦人工智能的前沿方向开展研究,积极培育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和服务,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运营、远程运维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包括加快互联网业态模式创新,支持企业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互联网和工业融合创新等项目,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资源,构建设计、生产与供应链资源有效组织的协同制造体系,开展用户个性需求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精准对接的规模化定制;提升企业质量品牌建设能力,引导企业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建立健全计量检测和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开展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培育一批国家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提高企业标准制定和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大力推动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标准化工作,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制定与修订;加快产业链创新发展,发挥大企业集团的产业龙头作用,带动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融入创新链,鼓励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的配套协作,开发专精特新产品,争创制造业单项冠军。
  引导创新资源和要素向企业集聚。包括推进企业创新国际化,支持企业抓住“一带一路”“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机遇,与境外技术先进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建立战略联盟关系或海外研发基地;推动军民融合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围绕“军转民”“民参军”、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军民资源互通共享等重点领域,加强与军队院校、研究机构合作,进一步推进民品开发和军工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面向行业技术创新需求,培育一批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的示范性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一批专业领域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我市将每年组织开展“五个一批”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培育计划,优先支持列入计划的企业加强设计创新,用好促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指导企业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并加大金融服务支持力度。
编辑:普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