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大数据局获悉,去年8月,我市发布《“无证明城市”建设2022年攻坚行动方案》,积极开展“证照证明清理和告知承诺‘减证’行动”“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行动”“电子证照证明应用深化行动”和“电子证照证明数据供给行动”四场专项行动。今年以来,聚焦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全市积极推动各级各部门对本行业本领域的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材料进行全面梳理,加强电子证照证明关联,推动“减证办”“免证办”。目前,胶东五市职工可通过电子证照办理购买自住住房提取住房公积金等10个业务场景,仅通过“无证明”办理住房公积金提取业务,年均减免提交100万份纸质材料。创新电子营业执照联展联用,打通17个专网系统,实现跨行业、跨层级、跨领域电子证照一站式集成应用,已有食品餐饮、文化体育、人力资源、医疗卫生等13个领域,食品生产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等67个电子许可证与电子营业执照实现联动应用。
在惠民利企方面,我市联合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等4家单位印发《关于开展电子证照证明社会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在银行、保险、通信、快递4个领域,共8家单位开展电子证照证明社会化应用场景试点,目前已全部完成试点工作。此外,全市梳理形成电子证照证明应用场景清单,不断拓展应用领域。今年以来,围绕市民关心的金融、保险、通信、交通出行、便民生活等领域,落地了一批应用场景。市民可通过“亮证”“亮码”等方式,在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太平洋保险青岛分公司、三大运营商青岛分公司、胶东国际机场等服务窗口办理业务,无需携带身份证等实体证件。
此外,全市“无证明城市”建设工作聚焦强化码证融合,深化“一码通城”。目前,我市已完成“一码通城”综合服务平台优化升级,提供发码、展码、验码等功能,实现省、市互联互通,累计支撑全市业务系统调用超过2.06亿次。建平台同时,积极推应用,今年以来,按领域持续深化“居民码”应用,“居民码”已实现在市、区(市)两级10个政务服务大厅支持近7000项政务服务事项亮码办事,在全市4600家酒店亮码入住。试点推动“居民码”和“电子健康码”两码融合,实现“一码就医”,深化“居民码”在高频场馆和文旅场景应用,拓展“一码畅游”;结合青岛啤酒节、西海岸真情巴士“Young光出行”等特色应用场景,打造“居民码”创新亮点应用。
打造“无证明城市”,要“减证办”“免证办”,更要“承诺办”。今年4月,我市公布市级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清单(第二版),实行告知承诺的政务服务事项数由345项增至643项,包括市发展改革委等22个部门,通过免于核查、线上核查、个人承诺书、部门间行政协助等方式,让市民企业办事不再携带纸质材料。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电子证照数据归集和质量管理,全域推进电子证照证明应用。”市大数据局电子政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政务服务方面,今年11月底前,全市各级各部门办件量前20%的政务服务事项和“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将实现实体证照证明免提交;在社会生活方面,围绕交通出行、社会保障、金融服务、市场监管、便民生活、行政执法领域,持续打造更多电子证照证明应用场景,全省统一要求的100类以上常用电子证照证明实现全面应用。同时,推动“居民码”在公共服务全领域、全覆盖应用,切实实现“码上青岛,一码通城”;巩固在政务服务、医药卫生等领域的应用,深化在文化旅游、人才服务、体育健身等领域应用“居民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