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明确,通过实施建设市级十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培育百座生产性服务业专业特色楼宇、引培百名生产性服务业专业人才、实施百个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壮大千家生产性服务业市场主体等重点工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8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7%,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2%左右,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生产性服务业标杆城市。
打造“十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方案提出加快载体建设,坚持集聚发展,着力扩大规模、提升质效、增强辐射,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各区市错位集聚发展,在1-2个细分领域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和区域辐射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争取到2025年,打造10个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带动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营业收入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
打造“百座生产性服务业专业特色楼宇”。方案提出实施楼宇经济成长计划,加快特色产业集聚,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高度集聚的专业特色楼宇,引进培育一批招商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专业楼宇运营主体,打造一批星级楼宇和税收亿元以上高产出楼宇,全过程提高楼宇经济功能品质和产出效益,打造北方地区重要的楼宇经济高地。争取到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专业特色楼宇达到100座,新增10个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
培育“百名生产性服务业人才”。方案提出引育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高端人才,研究制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对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人才实施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引进政策。持续培育生产性服务业专业人才,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专业人才资源库,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最优环境,夯实产业长远发展根基。争取到2025年,累计培育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市级拔尖人才80名、省级服务业专业人才20名。
实施“百个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方案提出建立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库,每年滚动推进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的100个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建立项目月调度、季通报、半年调整、年度总结机制,推动项目快速建设、快速投产、快速纳统。谋划一批重大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引进一批事关生产力布局的重大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项目,推动在全域集聚布局。争取到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000亿元。
培育“千家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方案提出切实发挥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统领全局、谋划发展的作用,会同各部门抓好各生产性服务业链主企业、头部企业服务,每年培育20家以上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50家左右示范企业,筛选出在细分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引领地位的创新领军企业。争取到2025年,全市规上(限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超过7500家。
在保障措施方面,方案提出加强统筹协调、加强要素保障、加强监测评估等,要求依法合规、用足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性金融工具等保障重大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实施;统筹用好各类政策,在集聚区建设、领军企业培育、创新平台打造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落实推动两业融合发展措施,构建国家、省、市三级试点培育体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支持龙头企业申报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生产性服务业领军示范企业等。
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青岛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2853.1亿元,增速7.7%,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59.2%,比去年同期提升2.4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动能和韧性持续增强。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组织实施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工程落地推进,建立健全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指标体系、信息共享及信息发布制度,动态监测生产性服务业运行情况,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